苏轼书法写得什么体?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二首》,行书,书于元丰五年(1082年),现藏于日本京都东福寺。 这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二首诗作。在宋人范温的著述中,评价此诗“文辞虽高妙,风韵尤凄怨”;明人李东阳也认为这首诗是苏诗中的上品之作;清人赵翼则说该诗“语奇情苦,盖其胸中悒郁久之故也”(《瓯北诗话》)。这些观点基本说明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抒发的原因所在,因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被看作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
这两首诗共64句335字,苏轼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地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心境与遭遇。他感叹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又为自己暂时能逃脱政界的倾轧和纷争而感到庆幸,并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弟弟苏辙的惦念之心。全诗风格豪迈而又悲凉,情调感伤却又洒脱。这正符合黄庭坚所言之“东坡文章妙语,皆由胸襟洒落,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的风格特征。 在创作中,苏轼用笔自然流畅,不假雕琢,结体欹侧多姿而又不失严谨法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天趣横生,信意所至”的艺术境界。同时,他的笔法变化多端又统一和谐,既有着颜真卿的遒劲之风,又不乏欧阳询的瘦硬之姿。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苏轼的书法艺术水平。
纵观整幅作品,布局疏密有致,行笔快慢相间,线条轻重互补。通篇字体舒展平易却骨力内敛,气韵生动却不放纵狂野。虽然其中偶有疾徐、肥瘦之变,但总体风格还是显得清健流畅、潇洒自在,体现出苏轼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