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书法怎么写?
“以和为贵”四个字,最早出自于《论语·子张篇》中子夏所说的“贤贤易色”一句话里; 孔子说这句话时,是告诫他的弟子子夏要他“重视道德,轻视相貌”、即要重视品德而不要重视外表的意思。后来,宋代朱熹在注解这句话时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认为这话是说做人要重德不重貌,所以“以和为贵”的“和”字当是“和睦”“和气”之意了。 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错的!因为这四个字不是连在一起的(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而是分开的两句话。 “与国人交,止于信”——此句中的“与”通“予”,意思是“和我交往的人”或者可以理解成,我作为人,和别人相交的时候应该做到诚信。也就是说“和”是指“和我”,而不是指“和人”,而且后面还有一句解释“和于国”也是说明“与国交友要以诚相待”而非“对人友善”。整章的意思是,与人交际的时候要做到诚实信用,这样才会让人信服你与你相处。
至于“贤贤易色”这一句,则完全是在讲人的德行修养问题——“看到别人有美德时要改变对别人的态度”,显然也不是在讨论“待人接物”的问题。 所以,所谓“以和为贵”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宽容大度等等,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平和的处世哲学和人际关系理念,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友好和平共处。这与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人对“和”字有着极高的评价和推崇。 而当今我们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