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三翡翠?
我们这里说的都是天然翡翠,人工处理过的翡翠不在讨论之列 很多刚接触翡翠的朋友经常听到一个词“八三翡翠”,这个词在市场上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但是大多数的人对于这个词并不了解,甚至有些人还弄不清楚这个名词的来历及意思,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八三”的出处,来自于广东地区对翡翠的一种行业称呼——“老坑玻璃种”,这是人们将这种品质好的翡翠,跟当时的另一个品种的翡翠——缅甸玉相比较而得名的;而“八三”则指翡翠的密度为3.31克/立方厘米,是2.65-3.33之间,取近似值为3.3克/立方厘米,因为翡翠的密度与水银非常接近,所以把0.83作为界限划分老坑玻璃种和嫩坑玻璃种的依据之一[1](也有人把3.33作为区分界线) 老坑冰种、糯种翡翠也常称为“八三料”或者“八三底”。 那么为什么将老坑翡翠称为八三呢? 这是因为以前的老坑料比较稀少,而且很珍贵,所以被分成八份,每份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八分之一的材料才能制作出一件成品来,因此人们将这种料子称之为“八三料”,现在随着老坑翡翠资源的逐渐减少,八三分成制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但是由于老坑翡翠的质地非常好,水头足,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即使到了今天也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存在,所以八三翡翠也成为高品质翡翠的代表
一般来说,八三底指的是底干净、通透度高,结构细腻致密的翡翠料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八分水都是老坑料哦~ 有些翡翠虽然达到了3.3左右的密度,但由于其形成时间较早且没有受到后期的挤压,它的结晶较为疏松,这样的翡翠往往呈现为冰底,属于新场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坑料哦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八三翡翠只是形容翡翠种质好、质地细腻的一个概念,并没有实质性的标准
总结来说:所谓的八三翡翠是指翡翠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杂质极少,水头足,无裂纹等特性。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性说法而已 而市场上常常用八三翡翠来形容高档的水润的透明度高,颜色均匀的翡翠饰品;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它应该是一种翡翠的品质特征而不是一种特定的品种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