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年代?
你好,从材质上来说,目前发现的最早有记录的可使用玉石材料,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玉器中,就有许多材质良好的玉雕作品。 而翡翠作为一种玉料进入中国,大概是在明代。 虽然“翡翠”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中国的产物,不过它来源于缅甸的一个古国名字——“翡泠”。在明宪宗成化年间,一位缅甸国王进贡了中国一块重达2.48kg的“翡泠石”,这就是“翡翠”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中国典籍的时间。 这块来自异域的大石头,引来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兴趣和赞美之词,比如明朝有名的诗人徐渭就在《徐文清公集晚春》中写到: “翠毛飞去两翩翾,红血珠凝一片圆。” 到了清朝时期,云南开始开采翡翠矿床,并有了专门挖掘、切割、打磨及销售翡翠的作坊。随着乾隆皇帝对珠宝的赏玩至爱,云南翡翠开始进入清宫,受到帝王御赐,一时名声大振。
不过,这时候的翡翠,还属于比较“廉价”的小玩意儿。北京城里,有各种各样的“佩玉”“饰品店”,出售各种价格适宜的小件翡翠,如“戒指”“耳环”“手镯”“烟嘴”等,而有钱人家的女子,更是把用翡翠镶嵌的“簪子”“钗钿”插在头上。 直到近代,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矿被发现,高品质翡翠的原石逐步供应市场,同时翡翠的加工技术也传入国内,才出现了如今我们看到的那些晶莹剔透、绚丽多彩的翡翠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