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鉴真假?
1、“种”的鉴定 所谓“种”,是指翡翠的原石或成品的质地,主要从细腻度、匀透度和结构上判断。 (1)细—细腻是评价翡翠质地的第一标准,除了极少数的特例,一般只有结晶致密的矿石才会有细腻的质地;反之,结晶粗的大多数为B货和C货。行内有一句名言:“无种则不贵”。
(2)匀—指翡翠的颜色分布是否均匀。不均匀的色调大多是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后期热液作用的影响而导致的。 另外,有些商家为了掩饰处理瑕疵或者充填胶结剂痕迹的地方,会将原石进行抛光打磨,使得原本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翡翠经过抛光之后变成均匀的亮色,以假乱真。如果颜色是天然的且分布较深(达到肉质部分),则不易被发现;但是如果颜色比较淡并且分布在表层的话,就很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要仔细观察,避免买到这样的B货。 C货虽然也通过染色来提高色泽,但它的染色的目的主要是改变原有的浅绿色调,呈现出较为夸张的艳绿色。只要观察到位,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通常颜色会呈条带状分布,集中于缝隙处或者凹坑里,与天然翡翠的颜色存在一定差异。
3、“水头 ”的鉴定 “水头”是形容翡翠透明程度的用语,比喻翡翠的“水”。它是指光线可以穿透翡翠的程度。一般来说,水头越长,透明度越高,价值就越高。因此购买时需要仔细观察。
4、“颜 色”的鉴定 颜色是翡翠最重要的外观特征之一。由于天然翡翠的颜色受金属离子熏染等原因会导致变化无常,所以辨别其颜色是“正色”还是“添色”是非常重要的。 “添色”一般是人为添加染料而形成的伪色,这样不仅破坏了原色的美感,更导致价值大打折扣。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可以重点看一下是否有微小的裂纹或斑点,如果有的话就可以肯定是“添色”了。天然的翠色是有深浅变化的,而“添色”往往呈一片状,没有层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