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蜡壳?
“蜡壳”这个名词是行业里面的一个俗称,它其实是对于翡翠的一种描述,指的是翡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表面有一层透明的、由有机物质组成的膜(即“蜡质薄膜”)。 翡翠的矿物学研究至今没有发现含有机质的晶体,因此这层膜并非结晶,而是类似树脂之类的有机化合物沉积而形成的。有些翡翠在形成之后,这层膜没有被大风吹散,也被其它矿物所覆盖,从而得以保存,所以这层膜也称为“原皮”或“外皮”。如果这层膜被风化掉或者被其它矿物所渗透代替,那么这块翡翠就没有蜡质光泽了,就会显得干燥、晦暗。
因为很多低档的翡翠原石都有较为完整的“蜡壳”,但是一些高档的原石可能就没有那么完美的蜡壳了。所以过去有一些不法商人以次充好,用高等级的玉石(如白玉、青白玉等)充当翡翠出售时,会用胶水等物补加“蜡壳”,这样的手段现在仍然时有可见。 当然,天然的“蜡壳”由于是自然形成的,也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它的结构比较细腻,在抛光后的表面会有油脂一样的光泽,看上去很亮,而且有强韧性,不易破碎。用手来回触摸,会有一种沙感,感觉皮肤上有细小的砂粒;而如果是假的“蜡壳”或是风化了的自然结晶体,则不会具有这样强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