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白底绿有几种?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个概念——“翠性” 所谓翠性,其实是指翡翠在抛光打磨之后呈现出的“苍蝇翅”“亮晶晶”的效果,而形成这些效果的原因在于翡翠晶粒的排列方式。 如果把翡翠放大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的结构其实是呈粒状聚片颗粒状的,这种形态决定了翡翠具有纤维交织结构和纤维状结构两种形式(因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织结构,所以又被称为“交织-粒状结构”)。
这两种结构都会使得翡翠抛光后呈现类似“苍蝇翅”的闪光,而不同之处在于纤维交织结构形成的“苍蝇翅”成排密集分布,而纤维状结构形成的“苍蝇翅”则比较零散。 但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苍蝇翅”的存在意味着翡翠具有翠性,而且由于它和翡翠的透明度一样都是评判翡翠优劣的一个指标(当然,这个指标并不是绝对标准),所以在选购翡翠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绿色部分才会呈现出明显的“苍蝇翅”,而在一些淡色或无色翡翠中,由于颜色相对较浅,肉眼几乎难以观察到其中的“苍蝇翅”,因此往往会被误认为是“种水”好。
但无论怎样,带有翠性的翡翠肯定是存在颜色的,只不过有可能是深色或者浅色,浓艳或者是清淡之分而已。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明一点——白色并不是翡翠的天然颜色。
虽然大部分翡翠都是以透明至半透明的玉石状出现,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它作为玉髓的一种存在意义,而玉髓在自然界常见的颜色就有白、灰、黑等色系,所以说白了,翡翠是具备着色能力的。只是相较于其它玉髓来说,其着色能力偏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