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碧玉哪个更稀缺?
先说结论:在优质原料紧缺的当下,碧玉比翡翠更稀缺。 但从长远来看,可能还是翡翠更稀缺……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稀缺”这个词其实是在描述物品的可得性——越稀缺的东西,就越难得到(获取成本越高);而可获得的容易程度则取决于需求与供应两者。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稀”其实就等于“缺”——物以稀为贵。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稀少”≠“罕见”! 比如海洋里蓝鲸很多吗?并不太多,属于稀有动物了么?的确是。但这是因为人类已经很大程度的限制了蓝鲸的种群发展。而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的蓝鲸可能多得不得了。也就是说,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并不是它们变得更少了,而是因为人类限制了大范围的繁衍,导致个体数量变少,从而给人一种“越来越稀少”的感觉。
回到话题上来,现在市场上卖着各种“羊脂玉”、“粉青玉”、“糖玉”,还有各种各样的“墨玉”。乍一看上去,好像玉器的原材料似乎很丰富,随时都能买到。但实际上这些颜色的原石都是很少的,一块完整无裂的原石就更少见(因此往往价格也很昂贵)。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原石基本上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新疆地区开采出来的,这种一般都是颜色比较单调,如黑青、黑灰。由于矿坑里面往往会有大量的废料,所以看起来货源很充足。但也正是这种料子,因为颜色单一,很难做文章,所以价格一般不会太夸张。另外就是新疆料的结构通常比较松散,材质相对较软,做出来的玉器很容易留下裂纹,对工艺要求较高。
另一种是俄料、韩料等产地开采出来的。这类材料一般颜色都会比较好,而且材质也相对致密,非常适合雕刻。但随着市场的火热,好的原材料会越来越难得。特别是近年来,优质的俄罗斯料中,绿碧、鸭蛋青这种颜色已经很难找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