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崇尚玉?
说到“以玉比德”不得不说一下“六器”,“六器”是礼器中的最高规格,天子用“璧”祭祀天地和祖先,诸侯用“琮”祭祀山川,大夫用“璜”祭祀门神,而百姓只能用“璋”、“琮”等物在墓中随葬。 什么是“琮”呢?《尔雅·释器》郭璞注:“琮,瑞璧而无珥。”也就是说“琮”是一种外圆内方的玉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币玉(琮)礼日月星辰”。郑玄注云:“琮形圜好中有一方色。”汉代的经学家郑玄认为“琮”的中方色象征天,圆象地,内外之色相同表示上下一体。汉代学者王充《论衡·定鬼篇》也说:“琮,象地。”可见“琮”是代表大地的吉祥之物。 什么是“璧”呢?《周礼·大宗伯》载:“大宗伯……以璧礼日月星宿。”“璧”也是礼仪中所用的一种玉器。郑玄注云:“璧,中央孔之。”即中间有圆洞的玉环,与“琮”一样,都是古人祭天的礼器。
其实不仅是“壁”和“琮”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流行用这种圆形器皿吃饭。比如新疆的很多民族就用“碗”代替了“饭盒”,这实际上与中原地区古礼“食前后,勿哺啜,徐徐则徐行”是有渊源关系的。 “圭璋特球”,“圭璋”也是两种古老的礼器。据传“圭璋”的形状像“矩”字,上尖下方。
明代学者张溥编著的《百戏竹枝词•射弓》中记述了一个类似“箭靶子”的游戏,游戏规定“中者饮”,而“中”的方法须按一定的仪式进行,这个“式”就和古代的“圭璋”很像。 至于“圭璋”的作用,《礼记·檀弓下》中有明确的记载:“君子远行,必自介圭璋以示爱其父母。”是说子女远游时,必须携带“圭璋”,因为它象征着亲情与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