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中中国画是什么?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尝试着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中国画的草原?这涉及中国人看待绘画的方式,以及对中国画概念的理解; 第二、画家怎样去表现草原——在这过程中,画家如何处理自己和对象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笔墨和技法。 首先,我们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与西方不一样的。我们用五行来表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金木水火土既是描述物体的五类,也是描述运动方式的五类。
在我们看来,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在中国人的眼里,这世界是可以分门别类的。比如,植物可以分为花(草本)和树(木本)两类,动物可以分为虫鱼鸟兽等类,而人物又可以分作男性女性和老幼等类.....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用阴阳、奇偶数、东南西北等对事物进行分类。
如果我们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阴阳辩证关系。例如,我们看到月晕而风,会认为这是由阴盛阳微引起的,于是根据阴阳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结果——刮风的时间应该不长。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推理就是符合阴阳辩证法的。 当我们谈到中国话的草原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有中国式的草原的概念。
说到草原,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概念应该是典型的西方概念了。它所强调的是事物的某几种具体的特征。虽然,我们可能也看到其他特征,但那只是例外情况。
而我们说中国画的草原时,我们所强调的不是某一具体场景或特定时间下的画面效果,而是某一类型或者某种属性的事物在画面上的呈现。在这里,“草”与“原”都不是具体的水草丛生之地或者是无垠无际之土地,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即有生命的生物和无边际的土地。当我们在画中表现这一类事物的时候,无论我们如何描绘,那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所谓“道”的要求的。也就是说,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在正确地画画。
至于,怎样才算是中国画草原呢?我想大概就像马远的那幅《水图》中的水面一样。水是有生命的,但它又是无边的。正是由于水具有这样的阴阳两面的特性,所以它可以成为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同时,也因为它是不可分辨的整体,所以我们常说“有水草的地方就有生命”——有水一样的灵性,才能创造生命奇迹。 所以,用中国画的草原去比喻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