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苏什么?
这个容易,他本名叫做苏葆薇。之所以叫苏什么,因为他是广东新会人,在明清时期,这个地区以“苏”命名的人物和书画作品有很多,比如明末诗人苏曼殊、书法家苏元昭(其楷书颇有名气)、民初词人苏伯衡等等。如果单论书画家的话,还有明代的苏平、清代的苏源、近现代的苏庚秋等,所以他的名字在粤地很常见。 新会又是著名的茶乡,这里出产的“茶坑鸡屎藤”是著名茶叶品种之一。而苏葆薇有一个很喜欢的号就叫“茶坑道人”。此外他还用过其他的别称——“无碍馆主人”“冷香亭主人”等等。 因为出生在茶乡,又喜欢画茶叶,所以他在民国时期曾经做过一段时候的茶叶外销员,还因此赚了点钱。后来用这笔钱去上海求学,开始系统地学习西学,并且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外围成员,经常在上海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由于他的职业关系,也由于他本身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文艺工作者,所以他和岭南画派的其他大家一样,关注现实,重视生活和情感的表现。所以比起传统文人画的萧散简淡之风,他的画要更写实、明朗一些。另外因为他受过西学的熏陶,所以对于西方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作画的时候能够自由地转换中西绘画的技巧,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曾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务,并先后赴蒙古、苏联和东欧开展艺术交流,代表作有《万里江山图》《红棉雁影图》《高士图》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他开始专注研究南派山水画,提出“兼济笔墨”的主张,希望能将岭南画派发扬光大,并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所以,苏葆薇一生可以说是在不停地学习,不停在实践中探索,既深受传统文人画的影响,又在不断地借鉴西方艺术的优点,努力寻求中与西、古与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