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花梨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禹仲青禹仲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刚好最近写了篇关于非洲花梨的文章,就拿来分享一下。 非洲花梨,学名香脂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是豆目紫檀属的植物。我们所说的“缅甸紫檀”或“印度紫檀”在科学分类上是指小叶紫檀,而非洲花梨则是另一个物种。 小叶紫檀和非洲花梨非常相似,以至于常被混淆。但两者的来源地是不一样的,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远远不同的两个物种。用来自印度的“紫檀”来称呼这种新发现的木材是合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名称及编码》中,第25项有“紫檀木/檀香紫檀”的描述,注释为:檀香紫檀主产印度,也有少量产于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可见我国官方文件里也认为印度本土出产紫檀。

2.《林产化工原料手册》记载了36种国产木本香精原料,其中第8号香料名为“檀香紫檀”,描述为“产自云南”。

3.《林业资料汇编》中记载了我国出口的木材品种,第180号就是“檀香紫檀”,说明这种树木原产于印度。 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檀香紫檀有记载,称为“暹罗紫木”或者“真腊国紫木”。《海录碎事·木部》:“紫木,出暹罗者,谓之暹罗紫木;出真腊者,谓之真腊国紫木。”“暹罗”就是现在的泰国,而“真腊”是指柬埔寨一带地区。这些文字记载与现今的地理归属是一致的,都表明檀香紫檀原产于亚洲南部。

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已经能从国外进口一些家具材料,包括部分木材以及金属等。据统计,乾隆年间我国进口的金属有47种,木材类有106种,其中有60多种是用作建筑材料的。这反映了清中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那时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充满了艳羡之情,除了瓷器以外,他们也十分喜欢我国的木雕艺术。根据英使马戛尔尼的笔记,他带的礼物中就有英国特产丁香和中国的紫檀木。这说明至少在乾隆末年,我国已把紫檀作为外贸商品向西方出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当局为了发展经济,开始鼓励出口樟脑、黄樟油等林产品。1960年到1975年间,台湾出口了约5万立方米的珍贵树种,主要销往美国。

1976年,美国森林资源部部长R.B.伯顿访问中国时,曾提到美国从中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购买了大量木材,其中一部分是珍贵的树种,如黑檀、鸡翅木、乌木、金丝楠等。这些木材通过台湾渠道流出,难道不是因为大陆实行出口管制吗?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了保护国内生态环境,我国对林木的采伐和出口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现在一般只有符合出口标准的木材才能合法输出境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