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毯叫什么颜色?
汉朝丝绸之路开通,从西域进口胡麻(就是芝麻),汉人开始种植;汉代的丝织业很发达,但主要还是提供锦、绫、罗、绢这类比较精细的纺织品;而地毯这种既粗糙又费工的织物,并不是日常用品。据记载,皇帝使用的坐具只有几案和坐垫而已。 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外国商人往来频繁,中国获得了大量的香料和染料,使得服饰的颜色开始丰富起来。唐宪宗元和二年颁行了《宫卫令》,其中规定了皇太后、皇后、嫔妃、宫女等服饰的样式和色彩:“皇太后服黄罗襦,其上宜绣《宝严经》,间金线十字交叉为界,四角及下幅缀珊瑚珠十二串”,“皇后用赤罗襦,间金线十字交叉为界,四周缀珊瑚珠八串”,“嫔妃用青罗襦,间金线十字交叉为别,四角缀小香囊一个”,“宫女用绿罗襦。”同时,还规定“诸命妇拜礼,以钗钿饰之。”也就是说,除了皇太后、皇后能用颜色鲜艳的地毯以外,一般人的座位前只能摆设一条色调单调的凳子或桌案。
宋代,人们虽然依旧使用丝绸作为面料,但印染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素色的缎子上雕刻出精美华丽的图案来。至于地毯,则开始流行在宫殿中使用。元代,随着民族融合的加深,各种新奇的东西大量进入中国,也带来了先进的纺织工艺。尤其是“马镫布”的传入,使得地毯的编织技术上有了大的进步,可以编织出更复杂精美的图案。同时,各种颜色也有了很大的丰富——其实,元朝的色谱是很单调的,主要是蓝、黑二色,这和游牧民族偏爱蓝色是有关系的。
明代,苏杭一带的织造业非常兴盛,各类丝织品应有尽有。但是,由于明朝中后期缂丝工比较盛行,许多人学会了缂丝技巧后就不愿再从事纺纱、织布这样的粗活,所以丝绸的质量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至于地毯,由于皇室的推崇,质量还是很好的……只是颜色仍然很少!!明朝人喜欢的颜色主要是红、绿、黄、蓝,这同他们的服装色彩是差不多的。
清代初年,皇家依然崇尚明末的缂丝技术,以至于民间也用缂丝品代替了刺绣品----毕竟刺绣是要花钱请人的啊....所以在清初期,无论宫闱还是民间,地毯的色彩都是非常单调的。到了清朝中晚期,社会风气开始趋于繁华艳丽,这种气氛自然也影响到了地毯的色彩。根据记载,嘉庆年间的地毯,大多是以红、橙、黄为主调,而到道光年间,绿色开始大行其道,并且越往后颜色就越丰富。 所以,总体来看古代中原王朝的地毯,无论是宫闱所用还是百姓所铺,都深受“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影响,色调都是偏冷、偏淡的。当然,这可能也和中原地区自然条件有关。要知道,中国的黄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夏气候温和多雨,秋冬天气干燥寒冷,这种环境适合种植深色农作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