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意思?
“中国艺术”这个词在中国现代文论中通常特指“中国特色”、“中华风格”或“民族形式”的抽象概念,是一个被赋予特定内涵的词。它常被用来与西方艺术或是现代主义艺术进行对比,并常常被用在批评的角度。但当我们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给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一个定位——它到底是属于世界的还是只是属于中国的?它是具有全球影响的还是只在本土影响较大的呢? 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后现代主义,西方艺术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它们或许会受到某些地域、民族、文化传统或者政治立场的影响,但在本质上它们是隶属于西方文明的,是能被西方人理解的,尽管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映。而同时期的东方文明(除了日本外)在艺术上并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的影响力和影响力。在西方艺术圈内人们常把东方艺术视为“他者”,即不是西方的。但当人们提到中国艺术时却不得不加上一个限定词——“现代的”——因为中国传统艺术在近现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中国艺术首先是一种现代的(近代以后)东方艺术,它既不同于古典时期的西方艺术也有别于同时期的日本艺术,当然更不是古罗马、古希腊的“原生型”艺术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给中国艺术一个超越时代的定义和一个能比肩西方的艺术地位呢?这是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在学习西方,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其他社会学科都是如此,因此当人们提到中国艺术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把它和西方艺术放在一起比较,并且总是以西方艺术为标准的。这种比较和评价体系的存在是中国文化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所以我们总说中国艺术如何如何不行,总是在“自矮”。其实,说中国艺术“差着辈分”也许更合适些。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更平等的心态看待东西方艺术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其实是各有千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