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书法家有哪些?

罗洪羿罗洪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875年(清光绪元年),兴化县立高等小学堂开始教授书法。1902年,兴化县中学堂开办,设师范科,始有系统的书法教学。辛亥革命后,教育经费紧张,学校减招,师范科所设的书画课便停止执行。抗战期间,日伪兴化县政府曾将原兴中学校的教室、宿舍等全部划为“靖南师范”校区,并以原兴中校舍做临时教室,招收新生,开设国学(含书法)、英文、数学、理化四门课程;同时在县城主要街道张贴布告,招收“国民进修学校”学员,主要学习《国文》和书写汉碑。1946年,国民党兴化县政府再次办学,改称“兴化县立初级中学”,并在城内设立两个分校。是时,县城内有六所学校同时招生,各显神通,争夺生源。其中两所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内容就有书法一科。当时兴化的书法教学已是学校正规课程之一了。

1949年后,政府接管了所有私立学校,县立初中也归入政府主办之列。这一时期,由于长期战乱,文人凋零,加之受“左”的思想影响,文艺界受到沉重打击,书法艺术更是无人问津。虽然如此,兴化仍有书法爱好者坚持练习。刘兆儒先生就是在这时期开始习字并一直坚持下来的。 刘兆儒先生的祖父刘乾初,少年时家贫,以卖饼为生。因常将所得钱物赠予穷苦人家的孩子,故得“刘善人”之称。后来在家乡一带行医,以救人治病为己任,深受民众爱戴。

新中国成立之初,刘乾初已年近古稀,但仍继续行医,并致力于培养中医人才。1956年患癌症去世后,其子女秉承父志,捐出家中房屋和积蓄,创办“刘乾初中医诊所”,供中医进修学员使用。 刘兆儒先生的父亲刘培儒,少年时随兄长到上海经商,后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淮海战役爆发后,在豫东地区担任团长,率部阻击国民党黄维兵团,身负重伤后被送到徐州进行救治。因伤口感染,后又转为白血病,于1951年去世。 刘兆儒先生的母亲朱佩兰,是淮海战役后幸存下来的伤病员之一。她早年丧母,中年丧夫,育有五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她靠给人做针线活计和借债度日。每逢周末或寒暑假,孩子们都回去看她。此时她总是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好饭菜让给孩子们吃,自己却只吃些野菜和糠秕。孩子们送来的新衣服,她也只是穿一下,然后洗干净再给下孩子们。她一生最喜爱的东西就是孩子们的笑脸和幸福的生活。1973年,母亲病故后,刘兆儒遵照母亲的意愿,将她的骨灰送至家乡,安葬在父亲坟旁…… 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真实故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