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什么铁的书法家?

宗熙毓宗熙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颜筋柳骨”,是宋代以来人们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形风格的褒扬; “魏碑唐楷”,被近代书家康有为誉为“我国书法史上最壮丽的景观”,指的是北魏楷书和唐代楷书; 还有东汉的《礼器碑》和《张迁碑》,也被后世看作是汉字的两大风格代表。 这些风格流变的背后,实际上印证着汉字在书写时,由隶变到楷,再到行草,这一发展演变过程。 而其中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就是“魏碑”和“唐楷”。

所谓“魏碑”,其实包括了两段时期的字体:一段是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的汉字字体,被称为“汉碑隶书”或“古汉字”;另一段则是北魏时期镌刻的汉字石雕,主要指刻于公元495年之后的北魏碑铭文字。 这两种字体,都起源于汉代的隶书,但又都在传承中发生了变异,显得方刚劲逸,被后人称为“魏碑体”。

而“唐楷”的形成则与唐朝的“书谱”有关。孙过庭著的《书谱》有云:“唐初藏书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皆善书。太宗皇帝好文,故当时文臣墨客,无不知书。……自太宗朝以后,书迹尽备。” 唐太宗本人就是一个大书法家,他与褚遂良、欧阳询等人创作的墨宝,为“唐人写经”提供了丰富素材。

唐代还兴起了一股抄经热潮,敦煌遗书中便保存了大量唐笔写经的精品。 像欧阳询所著的《九成宫醴泉铭》等魏碑字体的书帖,也为“唐楷”风格定了调子。 “魏碑”“唐楷”这两个词语所描述的正是中国古典书法中最端庄工整、严谨认真的形象。它们就像是一副幅具有高度艺术性而又兼具实用价值的立体书法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硬笔字和毛笔字的楷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