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是几级书法家?
“当今书法界,以书取才”的导向确实值得商榷和反思! 书法本来是一门纯美术艺术,但如今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在社会层面上,书法被看成了文化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大众认知上,书家们往往不再只是被视为普通的艺术家群体,而是被寄予了更好的期望——比如文化使者、精神引领等等的责任担当。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否足够耀眼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成为次要问题。于是,那些既无艺术造诣又乏文化素养的人,完全有可能通过投机取巧的做法凌驾于真正有实力的书家之上。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应有的警觉。
回到张大千的问题上来。他是一位优秀的画家,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过,谈到他的书画艺术上的造诣和成就,我认为却有必要保持必要的谦虚态度。 张大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艺人,这毋庸置疑。但他毕竟不是一位专业的书法家。当我们评价他的字的时候,应该将其放在其个人的艺术生涯中进行考量。
如果单纯从字体的风格特征上看,张大千的字显然属于现代书坛的主流风格——“漂亮、端正、规范”。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早期的学习经历以及此后他长期深入临摹古帖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尤其是他在五十岁时开始的历时八年的《兰亭序》临写工作更是对他后期的书风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参阅张氏门人舒昭炜先生所著《张大千论》一书)。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字体符合当前官方审美取向,也最有可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这样的字体当然值得推崇。 但是,如果要谈张大千书法艺术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那么或许只能从他更年轻的追求说起。那时的大千正活跃于民国时期的成都和上海。当时,他除了从事绘画创作之外,还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大量发表诗词及古文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字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来。这时的大千可能并不受推崇,但却充满了才华横溢的激情与锐气。这是少年得志的张大千留给后人的一种独有的文字风貌,也是他最让人感喟和向往的书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