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为何没成为书法家?
“宋四家”里,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是公认的书家。蔡襄虽然书艺不太稳定,时好时坏,但终归是有“一笔虎”之称。唯独王直没什么人提他的书法,这是为什么呢? 王直的书法在“宋四家”里是最不成熟和最有问题的。说他最不成熟,问题最多,是因为王直的书法作品里,字形最为潦草随意;说他最不像“宋四家”里的其他三位,因为王直很少用墨,喜欢做减法——减到最少的时间来创作。所以他的作品最大气,也最不可控。
其实王直的草书是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从他的《离骚》帖(下图)可以看出来。王直的草书风格,应该也是当时最流行的风尚——以王羲之《十七帖》为宗,追求潇洒流宕、疏放妍净的风格。 我们现在论及“宋四家”,都认为他们是宋代书坛的代表作家。但事实上,他们四个人的艺术主张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黄庭坚和米芾,一个是“钟王”,一个“欧阳询”。一个强调笔法,一个重视结构。苏轼则更不同,他是“晋唐”之外,另辟蹊径的一个大家。而王直呢?他可能最像“魏晋”,但风格上最接近唐代的孙过庭。
孙过庭是唐朝著名的书法理论家,有《书谱》传世,里面详细论述了书法用笔、结构、布白等问题,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孙过庭本人的字,也非常好,号称“神品”。他的书法里,笔法是一大特点,尤其注重笔画的变化,这一点很能代表“魏晋风度”。其次,孙过庭的字里,点画之间,顾盼生情,尤其善于处理左右偏旁的关系。第三,孙过庭的作品里,少有行草,多是右任之体的楷书或者行书,这点跟王直很像。第四,孙过庭的作品,讲究法度,又时有突破,这种两者兼得的分寸感,和王直非常接近。
因此如果要说王直为什么不是书法家,我觉得可能是以下原因吧……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得最好看的字,被毁掉了(存世极少);作品水平起伏比较大。 另外,王直活着的时候并不受待见,死后名气也没有其他几位大,这也是造成他作品少、影响力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