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1元背面什么景?
1950年版壹圆,背面的图案是“新华门”,作为国徽的“新华门”其实是原国民党总统府。 1948年5月20日,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广州。为配合国民政府南迁,当时担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朱希祖提出重建中大校务的提案,其内容是“在中山北路建筑新厦五栋、设备完善、庄严华丽,以应发展之需。并在原址(即现中山大学北校区)保留必要建筑,供教学及办公之用。” 由于经费紧张,只建成了三栋楼,后来被命名为中正楼(第一教学楼)、本仁楼(第二教学楼)和新政楼(第三教学楼)。
1948年9月26日晚,由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陆军学校校长陈士榘率领的八兵团一部进入华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接管了学校的行政权,同时命令工兵开始构筑机场跑道。30日,又占领了南岭中学 (今广东工业大学),将两所学校并入华南大学。
10月8日,解放军举行进驻广州仪式,并公布了接管方案,规定“所有公安、财政、税务、银行等机关一律不再接收”。据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分局和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除接收两校外,还将接收位于中山路的“广东省立图书馆”。为此,还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接管事宜。
不过,解放军并没有接管“新华门”。据当地文献记载,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司令部曾设在“新华门”内。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且决定在国庆节这一天,首都各界要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式与群众游行。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首都各界联合筹备委员会精心组织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与群众游行。据当年参与组织的罗青长同志回忆,参加游行的队伍共有10个方阵,其中就有“国立中山大学师生活动预备队”,队员共计471人,由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何国威任队长。 10月1日上午8点30分,受阅部队和各游行队伍分别集合完毕。上午9时整,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即,接受检阅的陆海空三军军队整齐划一、精神抖擞地通过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