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碧玉有收藏价值吗?
需要明确一点知识,玉的收藏,目前来说,主要指的是软玉,也就是传统概念中的和田玉,墨碧属于翡翠的一个色系,和软玉没有关系,所以不可能是玉石中的一种。 其次,判断一件东西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这件东西是否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时代久远;2、工艺精湛;3、用料考究;4、体量较大(件数较多);5、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下面,具体谈一下关于墨碧的具体情况:
1、从时代看,老墨碧大多为清朝时期制作,少数为明代之物。由于清代中期以后,制玉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很多民间雕刻作坊甚至皇帝御用工匠都能非常熟练的制作精品玉器,使得今天能见到的清中期以后的墨碧质地细腻油量,做工极为精湛。一些宫廷原品或官窑仿品即使体量很小,也是值得把玩的精美之物。
2、用料上,好的墨碧料子应是颜色均匀,带浓淡变化,色差明显处不应有明显的瑕疵或是裂纹。如果带有水草花或是翠色点缀则更佳。 3、从制作工艺上看,一件成品的墨碧应尽量做到无瑕,所以在原料的处理,雕刻的过程应该格外注意。无绺不雕花即是最好的注脚。由于现在对于墨碧雕刻手法已经相当丰富,在雕刻过程中很难找到明显的工序痕迹。但在抛光的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尽量保持表面原有的质感,因为经过人工抛光,原本就不大的瑕疵更容易显露出来。
4、体量较大者自然更有魅力,但并非件数越多就越有价值。这里说的数量是指单体物件的数量。比如一套“子母猴”共八件,一个“葫芦娃”七件等,这些都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5、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东西会很快被淘汰,因此不具备保值功能,而兼具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东西才能得到传承。所以一件器物是否具备鲜明时代特点也很重要。 至于说清乾隆时期的“竹节纹”、“回纹”、“福寿纹”等题材,虽说在清朝极为盛行,却少有能入眼的物品。到了民国时期,虽然经济渐好,但却流行一些素面无工的“蛋圆珠”、“水波纹”、“梅花星月”等物。今天的市场更是以繁复的“花开富贵”、“十二生肖”、“福禄寿”等作品为主。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年代分区,并不是很精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