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戳有收藏价值吗?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从历史上讲,“邮”这个字在古代只有“音”和“有”两个意义:①表示声音(发声)——引申指消息、信息;②表示存在——引申指在道路上传递消息的人(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邮车”——古代传送官府文书的车辆)。“邮”字的这两个义项到现在还有保留。
现代汉语中,“邮”除了上述两个义项之外,又多了几个新义项——这几个新义项大多是近代以后才产生的:③表示邮政机关或工作人员(他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邮筒/邮车”)④特指“邮政部门送信所经过的路径”⑤特指“邮筒/邮车所经之路旁的标记”——这些新的义项大多与“邮”的职业性质有关。⑥其他意思,如:“邮差”“邮局”等,在这里就不细讲了。
总之,由于历史的原因,“邮”有多个义项,而“戳”只有一个义项。所以,如果单纯比较二者字面含义的话,显然“邮”比“戳”要广泛得多。 但这里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虽然“邮”有多个义项,但它只表示“邮件(包括邮票)”这一具体事物,并不涉及邮件传递的行为过程。与此相对,“戳”只有一个义项却比较确切——专指“用销纸或火漆印封信件的刻痕”也就是说,“戳”指的是行为而不是行为的结果——“邮”是行为的结果,但它不是行为本身。从语义上讲,“邮”的涵盖范围不如“戳”。
其次,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戳”比“邮”更加实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电话、传真、电子信件等等已经普及,而且快递业务发展迅速。现在的“邮”更多的是指以挂号函件和包裹为主的传统邮寄方式。这种方式传递慢、收费高且不保密,受到互联网及其他高科技技术的冲击,它的大部分业务都被替代了。
相比之下,“戳”的使用却更加普遍了。现在寄挂号信或者包裹都要先填一张详细的单子,这也就留下了能够证明送达时间和投递情况的“戳”。如果不用“戳”而改用电子签名的方式,一旦将来出现纠纷,证据的可靠性就很难保证。因此可以说,现实生活中还是“戳”比“邮”更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