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版有没有收藏价值?
“错版”是人们对印刷品、纸币等因为人为或技术原因导致出现错误的俗称,一般包括票面文字、图案、设计错误和印钞的漏印、折白、重影、复写以及水印倒置等问题。 这些所谓“错版”的收藏品种类很多,主要有大票(人民币和大洋)、小票(各种票据、债券、股票)、金融类、军事类、文教类、工农业产品类等。其中大票和小票是最有价值的两个品种,其他类别的钱币价值高低则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 那么,什么是大票呢?通俗地说,大票就是钞票,即各国发行的纸币;而小票则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接触的票据、债券、股票等。 无论是大票还是小票,都是各个时代经济状况的痕迹记录者。它们都具有比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不过比起它的历史研究价值来,人们更看重的是它的货币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中国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前三套人民币由于印制工艺落后,留存下来的原件极为稀少,早已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收藏界的“宠儿”。特别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两枚5元纸币,由于币面图案是阿拉伯数字,被人们称作“车床造币”,其1953年版的“背绿水印”还因水印倒置而被誉为“纸币中的黄金”。 第三套人民币中的各券别都比较少见,特别是枣红色1角纸币,由于只发行了70多亿张,如今已难觅踪迹。 随着第三套人民币退市,它们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枚2角纸币的价格目前已经超过百元。
除了已发行的这五套人民币之外,人们还经常接触到一些非正式发行的“试面额钞票”。这类钞票由于不是正式发行,故数量非常少,有的甚至连号码都没有排列,收藏价值自然也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