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有收藏价值吗?
谢邀! 《辞源》是什么?它为什么存在?它的价值究竟在何处?要理解这些问题,恐怕还得从汉语字书的历史说起。
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而第一部字书则是梁武帝太清九年(公元549年)敕令编纂的《玉篇》,这本书共80卷,收字量达3万多。此后历代朝廷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修订、编撰字书。
这样一部部字书,收录的字越来越多,而到了现代,我们常用的汉字不过三千五百多,这些字书几乎把每个汉字都收入其中。但文字是有变化的,例如“字”字的古文字形如图一所示,而现代简体的字形则如下图二显示。许多古字书未能收录这些简化字,而新编的字书又很难收编这些繁难的古字,于是产生了矛盾。
1972年,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语委和文物出版社共同主编,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的《现代汉语词典》,这部词典很好地解决了繁简字间的矛盾,其收字依据的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这个表格中罗列了800多个异体字,而这些字大多都有多个读音且意义往往也有不同,因此编辑加工的工作量相当大。而《辞源》就采用了这部词典的主要成果,共收字约3500个。这就是《辞源》的来源。
《辞源》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供读者查阅每一个汉字的音调、字形以及大部分时候的意思;而且每部首居其一,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每一部分开头都有详细的指导性词条,帮助读者更快地了解书本内容并将词语的意思融会贯通。 而随着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机输入的便捷,以及各种在线词典的不断涌现,《辞源》这样一本实体字典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年轻人甚至不懂《辞源》为何物。
但是不管怎么样,《辞源》作为一代代汉语学习者艰辛工作的结晶,它所提供的丰富的语言资料对于现在的汉语研究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 注:图一引自杨宝忠《古文观止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