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什么铜钱有收藏价值?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简单说说吧。 第一,别老盯着“清钱”看,清钱的母钱、样钱、开炉币等,虽然也有一定价值,但跟明清两朝的文盲率差不多——数量上绝对是大于收藏者的。而且这些钱币的版别特别难分,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就别想了; 第二,“清钱”的价值不是以朝代划分的,而是以铸币局命名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先后设立了20多座铸币厂,乾隆时期对一部分铸币厂进行改造和重组,形成了后来人们熟知的“康雍乾”三官局和“南工北工”),在研究清钱的时候,经常看到“某局”“某局”钱之类的称呼,指的就是不同的铸币厂; 第三,清朝中后期钱币的铸造工艺已经比较落后了,大量采用铜锡合金(黄铜)铸造,这种材质的钱币有一个特点:容易氧化,表面颜色一般为土黄色或橙黄色;而早期钱币大多采用青铜铸造,颜色为青白色。
第四,除了文字和材质以外,判断“清钱”的年代还有个最简单的办法:看穿孔的大小。一般说来,年代越早的钱币,其穿孔(即孔径)越大;相反,年代的纸币,其穿孔较小。不过这种方法不太靠谱,因为有些钱制不在的情况下,会沿用旧穿孔。
其实,判断“清钱”的最可靠方法还是多看多练,没有捷径可走。 总之,“清钱”的版别极其丰富,没有一定的基础和耐心的话,最好不要轻易涉足此领域。如果楼主真的喜欢钱币,建议你先从历代银元入手,那个相对容易分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