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站洋价值多少?
这个要看具体版本,还要看品相 1935年的“站洋”,也就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代中华民国政府铸造的英国贸易银元。由于这种银元的正面是印度女皇乔治五世的侧面像,因而得名站洋或站人。其背面是一枚五芒星图案.中间有“LIGHTER 7 GRAMS PER SILVER DOLLAR ” (七克每美元合质纯银)的字样。该币现已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性货币,流通于各地。此币于1935年发行,重26.85g,成色标准,发行量较大,目前比较常见,市面流通较多,好品价格大约在680-700元/枚左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站洋都值钱!如果出现了这几种情况,你的站洋可能就不值钱了。
一是我国民国时期所铸的“站洋”。这些“站洋”一般由香港造币厂所产,以供国外贸易之用。但日本战败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本的许多工矿企业,也包括香港造币厂,因此也大量生产此类“站洋”,并作为法币在内地进行流通,因而使得这种“站洋”的发行量极大,至今在我国的旧货市场上随处可见,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好品价格在50元/枚左右;
二是台湾、香港等地民间私造的“站洋”。这些“站洋"除少数真品外,大多数为机制铜币或者铅币,质量低劣,并且市面上出现的频率很高,因此也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好品价格仅在5元/枚左右;
三是非英国铸造的“站洋”。如日本明治年间铸造的“站洋”,菲律宾曾仿照英国式样铸造过 “站洋”,泰国于英属殖民地时期也铸行过“站洋”。这一类别的“站洋”虽然名为英属殖民地的法定货币,但却不是由英国本国铸币厂铸行的,因而其市场价格较低,一般在50元/枚不等;
四是伪满时期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占领东北期间,曾两次大规模铸造“站洋”。前一次是在1940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为了缓解战时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满洲(今东北地区)大量铸造“站洋”。第二次是在1945年下半年至1946年初,国民党政府接收了关东军所属各工厂,并将这些工厂迁往关内,随即也开始大量铸造“站洋”。这两批“站洋”由于年份很近,且都是仿照英国标准样币而成,因此其特征极为相似,容易判别。当然,由于数量巨大,这两批“站洋”的市场价格也非常低廉,好品价格在10元/枚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