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丙子年是哪一年?

霍骊霍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13年,民国元年,是农历癸酉年(鸡年)。民国时,以每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诞生日,叫“新年”。以每年农历的正月第一天(立春)作为新年算起,那么,2014年的新年(立春)是1月31日,而2015年的新年(立春)是2月19日,从2014年到2015年的新年(立春)间隔2年。

于是,2015年是:

中华民国丙子年!

1914年,中华民国成立第三年,也是壬子年。民间流行在这一年立春时祭迎春王(即春神),同时,在这一天祭句芒神。

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之神。远古时期,秋收春种,离不开春忙。为了感谢他的帮助,人们便在每年的立春日祭祀他,祈求他保佑当年五谷丰登。从福建莆田等地传来的“春九番”民俗活动,立春日祭祀句芒神,并演变为摆春酒,春酒用黄豆浸酒,加上花生、大枣、莲子而酿成。从立春开始,农人即开始准备春耕,故立春这一日开始有“报春”的习俗,即各家在春牛之后张贴“迎春启事”。

在宋代,立春日更乞春牛、春帖(即春簿)以送春牛。据说最早在宋代就有春牛图像,送春牛的民俗活动,即从宋代开始,立春日百姓举行迎春比赛的时候,将春牛作为第一件大事,摆挂在春帖四周,看哪个村画出的春牛形象好,富有生气,比赛优胜者还将获得了“春牛”的荣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