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年贰百文值多少?

喻彦铭喻彦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华民国贰佰文铜圆

中华民国铜币,是民国时期流通的主要币种之一。双色铜币其中有当十、当二十两种。

正面文字大都在右面额上,而反面则在左。 铜币背面,中心雕铸着国色牡丹图案。

背面铸有中文铜币”二字为纪地、“中华民国二年”为纪年、“二十文”为面额。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在国内纸币印制局,由英国希顿父子公司购进第二套铸币机器,从此,各路军阀自己铸造自己的钱币,出现了币制混乱。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推出铜币制度,当时的铜币分为二种:一种是面值一百文的,币重六钱;另一种五十文,币重三钱。

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决定采取一致的行动,进行民国三年的袁世凯发行的货币统一面值。

在民国三年的袁世凯,发行了银币后,北洋军阀政府为了整顿分裂混乱的币制,划一币、价,于民国五年授予天津造币厂意图试造银币。民国五年(1916年)一月,财政部部长陈锦涛下令在天津造币厂铸造袁世凯银币,由天津造币厂试制,不久,袁头像钱币就流行到市场。

民国八年(1919年)天津造币厂曾经铸造过袁世凯银币。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八年造”;背面图案,为系结带嘉禾中专,并绘几何图形点, 左右交互,下系结带,中为“壹圆”字样。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四月,袁世凯发布《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国币的种类、外形、重量、质量、发行、铸造、兑换、禁铸等事宜。但袁世凯的“建储”为军阀混战和封建复古主义的“帝制”运动铺平了道路,“国币”的流通受到制约,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又下令发行一种正面镌有他的侧身图像、背面刊双杆嘉禾的国币,其制作与“国币”一模一样,仅有轻重和大小不同,重量定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含银八三%,也称“袁大头。”

从民国开始,各种面值的新铜币纷纷在各地问世,其面值有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四种,二十文的最为常见,以其颜色不同,分别称为“黄铜”、“红铜”,但实际含有锌、镍等元素,中含有铜量低于50%。在民国初年,铜价的上涨,使铜元的乱造、滥造严重,下降其使用价值,以至几乎停止了流通,所以民间便出现了金属秤量制成这种新铜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