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多色料器?
鼻烟壶作为清代特有的工艺品,很受人们青睐,而鼻烟壶的材料也是独具匠心,不拘泥于单一的材质,多采用玻璃、陶瓷、金属、天然矿石、塑料等,还有以鸟类尾巴上的树脂作原料的。最近出现在拍卖会上的鼻烟壶,又有新材质出现,那就是紫砂。
紫砂鼻烟壶
此次上拍的这枚印章烟壶长得有点像笔筒,高11厘米,上细下粗,直口,有盖,盖面的正中有一方型孔,可插入牙签。整个壶呈紫红色,细腻润泽,具有玛瑙般的质感。印文为阳篆“静听松风”、“鹤仙”、“秋笳清韵”、“紫气东来”、“石山”“烟月”5白,其旁分别饰以苍鹰、仙寿、芭蕉、鹿衔草、祥云5方印,整体古雅精美。
从形制上看,这应该是一枚随随身佩戴的章钮烟壶,小巧玲珑,特别的是,其材质为紫砂,为目前已知唯一的一枚紫砂鼻烟壶。什么是紫砂?为何用它来做鼻烟壶呢?
中国陶瓷艺术从炎黄造瓷开始,已经有多少个世纪了。据史料记载,汉末三国时期就出现了陶壶。那时,用紫砂制作的小罐小壶已很有名。到宋代,紫砂瓷就享有很高名誉。明代后期紫砂已形成独特而富有民族特色的紫砂工艺。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曾欣赏过紫砂名家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十分喜爱,将紫砂鼻烟壶选入宫廷收藏,并多次品用。从此,紫砂香烟壶便名扬四海了。
紫砂壶之所以适于作鼻烟壶,是由于它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材质上讲,它是砂质粘土经高温烧制而成,色泽陶滋润泽,造型古拙严谨,加工工艺细致,是极具收藏和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同时,紫砂壶除了实用性外,它更是一种艺术性的容器。
紫砂壶由于具有上述多种优点,很受书画名家、文人墨客的喜爱,并经常会在紫砂壶上留下自己的作品或诗句,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情趣。很多名贵紫砂壶都是画家、书法家、陶艺家与能工巧匠合作,以书法、绘画、制陶相结合的方法创作的。
清代的多色料鼻烟壶
此次上拍的半圆形金壶,高9.9厘米,宽6厘米。胎质粗糙,有颗粒感。壶身浅雕花卉,两侧各绘八条曲卷的细长须,嘴弯角处刻一条细痕,上下各有两组蜂窝状气孔。壶内壁有蓝色烟渍,应是装过烟草的工具。此壶材质、造型、纹饰均具清代典型风格,尤其是金彩运用,是清代鼻烟壶器类中西融合、材质新颖的代表作。
半圆形金鼻烟壶,银口银底,通体金彩。口宽4.8厘米,腰围2.4厘米,最大腹围7.2厘米,底径5.6厘米。胎体厚实,鎏金工艺精湛,整器光可鉴人,富丽堂皇。此器口沿处镶有银牙,底部有鎏金坐虎足、银质圈足和尾缀雀梨纹的烟嘴。腹部两面光素无纹,两面中间分别对称书有“延年益寿”、“万寿无疆”篆体字样,背錾双狮戏珠纹。整器做工精细,气势恢弘,集古今艺术精华于一炉,实为清代鼻烟壶中的杰作。
清代的鼻烟壶,是抽鼻烟的用具,外形多为方形和长方形的玻璃瓶,也有圆形的。内装鼻腔用药,也有装烟草和香料者。使用时应先取烟草一小节,放在烟壶内的筛子内,然后点燃筛子的烟草,嗅其气味。吸食时,用双手捧着烟壶,闭着眼睛,将鼻孔浸入壶内,用鼻呼吸,享受烟中所饰的梦幻气息。从清代鼻烟壶烟渍的性状分析,多为掺和香料及烟土,有掺和玫瑰者,有掺和烟叶及烟土者,也有掺和薄荷、胭脂之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