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夔龙纹的区别?
清代纹饰中,龙纹和夔龙纹较为相似,而且清代龙纹大量借鉴了古代的夔龙纹形象,造成了在鉴定时比较混乱的现象。
一、夔纹
夔是一种类似龙而仅有一足的动物,或为神话中的一种类似龙而仅有一足的兽。从战国起,雕刻于石鼓、碑碣、钟鼎、玉璧上作装饰,叫作夔龙纹。
清代夔龙纹多为夔首、兽体、独角、单足。又因夔纹在商代较为盛行,清代在仿商周青铜器纹饰时,常称兽面纹为夔纹,而兽目中饰“回”字,也称为夔纹,如乾隆时的雷纹夔耳炉即是其中典型。
另有的学者认为,夔纹是商代晚期流行的一种纹饰,因作主纹时,常常有一条扭曲相交的线分割空间与主纹,似“一”字而称之,也有称之条带的。
二、乾隆时期出现的夔凤纹饰
夔凤纹是乾隆时期流行起来的一种夔龙纹饰,其形态既有夔的体态特征又有凤的形态。
夔凤纹是介于龙纹、凤纹两者之间,而与夔纹接近的纹饰,其头饰似凤而非凤,而尾似夔而非夔。
如:乾隆时期的粉彩云龙纹瓶、青花夔凤盖罐、玉螭凤纹方盒等器物上,所装饰的纹饰便是介于龙纹、凤纹、夔纹之间的,造型为夔而饰以凤羽的夔凤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