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最难写的几个字?
这个问题很难有正确答案,因为“难”没有标准答案。 不过题主既然提到了“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那就从我比较熟的王献之和颜真卿的角度来谈谈吧(其实我也只能谈王献之) 我认为的古代最难的字是草书的“大”和篆书的“玉”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没有写过草书的“大”这个字.....颜真卿也没有写过篆书的“玉” 这个真的挺奇怪的....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因为草书的大都出现在行楷之中,而楷书的大一般都是方头,所以草书的大就是横折,而且笔画多;而玉则是方头居多,而方头在篆书中又非常短小,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几何形态。 所以这些字的形状就给人一种很难的感觉。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的话,那就是笔画多,且难以驾驭的字了——一般这种字都会出现在行楷中,例如赵孟頫的《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恒道也"这几个字 这种字,对结构、用笔的要求都很高,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根本不可能写好。另外,很多古代名家都有过类似的作品,可见这是很经典的例子。
再说说行书难度最大的字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无”和“不” “无”字是钟繇的《宣示表》中的一个常见字——这字看着简单,但书写的时候真的很难把握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字左下的撇画很容易写散开,右下的竖弯钩也容易写斜掉,如果撇画写散了或者竖弯钩写斜掉了,就会显得整个字非常松散! 而另一个难写的字是"不" 在米芾的《张季明帖》中有这样一个"不"字,它和上面的那个“无“一样,都是左右对称的结构,但是右边的口字又比上面的口要大一些,这就给右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