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怎么打格?
1. 横画与竖画的取势: 字中横画、竖画等长度,多呈斜势,故有“左低右高”之说;如《峄山碑》中的第一行最后一个字的第二笔、第三笔的横画,均向左下斜出;又如《曹全碑》的字内两竖多向右上倾斜,等等。这样的笔画取势,使整个字形生动活泼,错落有致;同时,也避免了竖画、横画等距离,造成呆板之病。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写字时,除了要注意上下字间、左右字间的穿插避让之外,还要注意笔画的取势变化。这是保证字美观灵动的两大要素之一(另一要素是笔画线条的粗细变化)。 在学习书法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用笔的规律,并努力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书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 “横平竖直”不是绝对的: 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横平竖直”,那么我们的书法就只剩下一个死板的形式了——这绝不是我们学书法的初衷! 所以,这里所说的“横平竖直”并非绝对,只是说我们要尽量避免“竖不垂钩”、“横不住脚”——也就是说避免字形的死板。至于怎样才是“横不平”、“竖不直”呢?以隶书为例说明一下: 比如《史晨祠孔庙碑》的第二行第一个字,其左侧那一竖的起笔处并没有落于“横画”的最底端,而是略高于横画的收束处;而右侧那一撇的起笔处也没有落在竖画的中间位置,而是落在了右边一竖的末端。如此,此字就灵动活泼多了。 而《张迁碑》的第一行第三个字的右侧那一笔也是如此。如果该字按照一般隶书的写法,其横画应该是一条平线,但是该字作者却有意将其写成了一条弧线 ——这种写法比一般书体的写法灵动很多。 再如《曹全碑》,此碑的作者对某些字的处理更是“胆大心细”——将一些字的左右笔画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夸张变形;然而,正是这种夸张的大胆,才使得此碑更加灵动飘逸,成为汉隶中上品。 以上三碑均是汉隶中上品,其中《史晨祠孔庙碑》偏于工整,《张迁碑》偏于古朴,而《曹全碑》却是三者之中最灵动的——这也说明了在书法创作的时候,适当的夸张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