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千书法谁要?
本人爱好书法,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学习,也看过很多大家的书作,对书法也是略有心得。下面浅谈一下我对草书的一些认识。 草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初到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的草书,从简省笔画、省掉偏旁部首的方法发展而来,但此时还是属于隶书草书和章草的范畴。由于人们书写速度的需要,出现了一些章草的体势比较草率的写法,逐渐形成了今草的雏形。这种草书的特点是以点代捺,横折形钩变为向右上出钩,撇变成点画等。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张芝、皇象(字伯英)等人。张芝被誉为“草书之神”,在当时的地位不亚于书法家蔡邕。而皇象则是三国时吴国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不多,但是他的字以秀丽见长,被后世赞为“银钩玉箸”(即笔划如银白的弯钩,似白玉镶嵌的筷子)。他们两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第二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至隋朝初期这段时期称为大乱的时代,也就是五胡乱华的时期。这个期间因为西晋亡于胡人手里,很多士族阶层的人都南渡,躲避战乱。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东晋的时候与父王导、兄王珉并称“三王"。其子献之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与父亲都被称为“二王"(或称大、小“二王"),影响深远。此外还有谢安、王献之、庾翼等等也都创作了传世名帖。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行书为主,但也有以草书为主的,像《十七帖》《玉版十三行》等都是王羲之手迹;而《万岁通天帖》则被认为是北齐的王羲之七世孙王方庆所藏九帖中的六帖(另有两帖已失传)。所以这个阶段又被称为“二王时代”。到了隋朝统一后,书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唐楷时期。这个时候楷书成了主流,草书开始向行草书转化,产生了颜柳欧赵四大家以及盛唐时期众多的大书法家。
第三,隋唐五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唐代,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草书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诸遂良等人都各有建树且流传于世较多;宋代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时间但却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书法家,诸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元代虽有369年的历史却只出了一个书法家赵孟俯而已!元末明初时期更是人才辈出,像虞寅、董其昌、文征明等都留下了许多杰作;清代的乾隆年间更出现了“八大家”——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赵之璧、康有为和黄自元八大书法家!这为我们后人研究和学习传统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资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