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意云何书法?
其实这个问题挺有趣的,我也很感兴趣…… 先说结论吧——《千字文》是“今隶”的字体,而非“今楷”(即宋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两幅图。 第一幅图是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的第一段,第二幅图则是《千字文》中关于“天地玄黄”的一节。 我们先来看看它们在书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可以看到的是,王羲之的行书写法较为舒展、灵活,而《千字文》一帖中的汉字则显得更规矩一些——虽然它是一幅楷书,但其中却蕴含着大量的草笔,这种书写方法被称之为「今隶」。 而所谓隶书的特点就在于「简省」二字,它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主要特点是: 1.将笔画进行简化;2.将线条变粗,形成平横结构;3.添加偏旁部首来丰富文字的含义等等;4.在字形上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使其更加易于辨识和理解等特征。
从上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千字文》确实使用了部分「隶书」笔法,比如第一列第一个字中的三点水就是典型的「隶草」写法。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千字文》确实是使用了一种介于今隶和今楷之间的「过渡性字体」。而这种字体也正好符合了我们最初对于它的猜想——“它是一种由魏晋至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古体字”! 所以如果以后有机会能见到此碑的话,一定要去好好观摩一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