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清代翻刻?
《多宝塔碑》,别名《武周洛都广艺象法塔碑》,由薛曜撰文,薛稷书丹,刻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碑》文记武则天建多宝塔(又名仙佛寺)及赐额之事。此碑文风苍劲古朴,篆隶相兼,意韵通达,姿态天成,被誉为唐世最楷法的杰作。
此碑原立于西安碑林,1959年移立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额题“武周洛都广艺象法塔碑”,碑文记载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为了“仰承仙迹,俯仰艺文”,武后建多宝塔以美风俗。薛曜撰文,薛稷书丹,在寺内建塔,勒碑以纪。全碑共1257字,有碑破损伤,残缺过甚。自撰书丹,合于规准,故为著名唐代碑文。多宝塔因碑而得名,因碑而闻名。
《多宝塔碑》以隽永舒朗的行书体书写,字径约5厘米,共十二行,每行约六十个字。《多宝塔碑》其书体以楷书为主,间有一两行书点缀其间,起笔有篆意,行笔多为逆锋收笔。笔力沉着、刚健,姿态优美,从容不迫,“其形既丰,其骨乃峭”,“如秋高气爽,笑口常开,见者忘倦”,自唐至今,脍炙人口,为人仿效,影响深远。
《多宝塔碑》历代多有翻刻,特别是清代,为碑崇拜最盛之际。据载,清代各地翻刻有多个版本的《多宝塔碑》,颇受欢迎。同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以《多宝塔碑》为题材的印谱、字帖和拓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