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粮票价值多少?
我家里有一些六十年代的江苏省粮票,有面粉、大米、高粮、杂粮等种类,还有全国通用粮票和军用粮票,请问这些有价值吗? 有人愿意收购吗?
答主不是吃货也不是研究者,但对这个事有点儿好奇,做了一点儿功课,与大家分享。 (注:图片数据来自网络) 一、关于粮票的出现和发展 1950年发行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时,计划经济时代还未开始。当时因为战乱导致粮食不能顺畅流通,于是国家就发明了这种粮票用来购买粮食(以及食油、肉食等等)。 在当时交通不便、货币汇率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发行全国统一印制的粮票,避免了地方性货币发行可能带来的弊端;也避免了市场流通的中转环节,直接以国家信用保证粮食的发行量,这种方式在当年十分先进。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提出,国家不再直接调控粮食价格,粮票的使命完成,于是在1993年停止发行。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除了几个特殊年份,如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我国一直在增产粮食,所以粮票的发行量并不大。
二、各年代粮票的特点 和现在大家去超市买商品一样,不同时代的粮票有着不同的特色。
1. 布票:曾经一度代替钞票使用 除了粮票外,我国还发行过棉布、毛巾等日用品票证,与粮票一样,都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发行的。不过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类票证都消失了。
2. 肉票、油票:有钱没处买,要凭票凭证购买 7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肉类和油脂类也是限量供应,需要凭票凭证购买,类似现在的限购令。
三、不同版别的粮票收藏价值 因为粮票是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的工具,所以它最初的设计就是全国通用的,因此不会像纸币一样具有明显的版别之分。但到了70年代后期,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各地对粮食的需求差异,使得粮票在印制上出现了地域差别,形成了我们现在说的“版别”。 当然,经过40多年的流转,各种版本、尺寸的粮票都有了,收藏意义大于实际分量。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粮票大多为1960年和1965年的,这两个版本的粮票发行量较大且保存完整,价格也相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