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珠什么价位?
天珠是矿物岩,主要产地在西藏、青海、云南、甘肃等处。此岩含水铝硅酸盐,经地壳运动、山体崩塌、雨水风化等物理化学作用形成,是具有特殊光泽和颜色、有纹带的玉质或玉石料。多呈白色、淡蓝色的圆珠,表面带有像眼睛一样的斑点或细纹。天珠最早是在唐代称其为“苍颉珠”,《西域闻见录》中称之为“悲符珠”,《香樟汇编》中称之为“蔓珠”,《钦订胜览》中则称“天上珠”,天珠因自然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所以其价值也非常地高。
据业内专家介绍,天然天珠本身为矿藏之一,纯天然的非常稀少,因其珍稀度及独特的内涵被收藏界誉为“天上宝石”,有“黄金有价、天珠无价”之说。据了解,从清代起,天珠因其罕见和众多明星贵族对其的钟爱而成为具有神秘色彩的珠宝,从乾隆赐与尼泊尔国师的一块水晶天珠始,天珠进入中国皇室,历经多位帝王,深受宫廷贵族及文人雅士的推崇。清代文人徐熙载描绘天珠的《蒙泉石画》诗云:“玛瑙包血染,烟缠雨抹春。石髓映莲窦,苔影落苔根。”近代,天珠更因其非凡的观赏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各国博物馆和收藏家所收藏。
现在市面上真的天珠越来越少,而且价格也是日益高涨。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2年,天珠成交比率占整个拍卖份额的72%。2013年的第一期中贸拍卖会中,天珠专场仅15件拍品,成交14件。2013年6月29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和”文化特展开幕暨首博文创首发仪式上,世界最大天然天珠“汉初万里拓疆”,国礼艺术家、贵瓷至尊掌门人张德祥先生将世界最大天然天珠首发式暨天珠文化捐赠仪式,将15米天珠长卷的首发权利捐赠给了首都博物馆。这块天珠,由200多颗天然天珠镶嵌而成,总重约1吨,是中国第一位收藏天珠的资深藏家谢晓梅太太李无媚女士收藏。此天珠首渡出境并拍卖,开创天珠拍卖史上的里程碑。2016年10月25日晚,一对“玉化天珠”以224.5万元成交。据了解,此对天珠由25颗天然的珠子组成,珠体玉化程度很高,而且保存完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而2016年5月20日嘉德拍卖的天珠珍品,也以244.65万元成交。
清代天珠
一对清代老珠,呈深色玻璃光泽,珠体光滑圆浑,配配相称,珠的大小、厚度均不同,系天然原胚打磨抛光而成,实属珍贵。天珠由天然玛瑙打磨而成,古时只供皇家御用,从不流通于世,民间传说天上天下,只有皇家御用,由于历史背景特殊,加上具有神秘色彩,所以一直价格都非常高。
此对天珠的磨损痕迹明显,但是仍可以看出是手工打磨成形的,天珠表面带有纹路,不是机器打磨出来的光面,由于是天然玛瑙,所以珠的表面会有纹理,也有可能是风化的原因,天珠的上面有许多小的坑点,应为天然玛瑙特有的元素所致,并不是所谓的镶骨,另外此对天珠的孔道不通,应是后期破损后人们特意处理的孔道,为明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