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漂绿有几种?
“漂绿”是行业术语,指绿色部分透明度好的现象。 一般情况,绿色越通透,价值越高。但是也有例外——当绿色过于通透时,可能会变成水头好的无色(白)底,这种无色的底张力和绿色的飘花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我们形象地称为“漂绿”。
“漂绿”分为:色漂和底漂两种。
1、色漂:是指颜色的边缘过度自然,不着边际,犹如彩色的云雾,轻盈缥缈,若隐若现;或者如同春姑娘吹出的绿色柳帘,飘忽不定。 如图一,这是一只飘绿福豆,底色淡,颜色阳,分布均匀,形状好,非常漂亮。
2、底漂:是指白色(或灰白色)底子上的绿色,看起来像浮在清水里的绿菜叶,清新悦目(如图二)。 或者像是被水洗过的盐碱地上的新嫩树叶,干净清爽(如图三)。
当然,有些底子白的翡翠经过长时间的戴后会渐渐变黄,此时绿色的“底漂”效果会更佳。 “底漂”给人的感觉是干净、明亮、清爽。所以,如果一件翡翠同时具有“底漂”和“色漂”的效果那就再好不过了!但这样的翡翠可遇而不可求……
要明确一点,有“三低”特征的A货翡翠,经过人为处理“美容”后,漂白加胶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吃色”,使之颜色更鲜艳,纹路更清晰,裂隙不明显,质地更加均匀,俗称“冲淡了颜色”。这样的翡翠表面看来好象变了颜色,实则原本颜色被冲淡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绿”,这样的价格,比同等色冰种翡翠的价格低,还是合算的,你明白了吗?
通常意义上讲的“漂绿”,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无色翡翠中,经浸入,渗入,注入等方法用化学染色剂渗入翡翠内部,使之变绿。鉴定证书“处理情况”一栏填写“染色”字样。
二、在原色翡翠上,(例如黄翡)经酸洗脱色后再用化学染色剂染色,使颜色变成绿色,这样的翡翠鉴定证书上“处理情况”一栏填写“染色”,如果你碰到这种翡翠,要特别小心。
三、有“三低”翡翠,经过“漂白”或“漂白加胶”,但“美容”过程中,颜色没弄好,出现颜色发浅发淡,这样的翡翠不能叫“染色翡翠”。
四、还有一些色浓,质地差的翡翠,经过“漂白加胶”,会使原本色浓的翡翠颜色变淡,这种翡翠也要特别小心。以上三种情况都是人们说的“漂绿翡翠”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