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何辨别注胶?
对于如何鉴定翡翠是否注浆,行内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认为比较可靠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结构观察法 未注浆的翡翠原石一般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和晶粒间结合力。经过化学处理和填充的翡翠原石,由于结构受到破坏,其硬度会较未处理的翡翠降低。用锐器划擦表面,有划痕出现;敲击的时候,声音发空。 当然这些特征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老坑种质地细腻,硬度高的翡翠也可能会有结构显现(如豆种的结构粗),也有一些新老坑混播的翡翠会出现部分结构明显、部分结构模糊的情况……所以如果仅凭这几点,是很难准确判断一块翡翠是否注浆的。
二、放大镜检查 用放大镜对翡翠进行仔细的检查是必要的步骤,可以通过检查表面是否存在细小的气泡、颗粒状或网状的裂纹以及黑色杂质(可能为充填物沿裂隙处分布)来初步判定是否注浆。 对于一些质量较好的翡翠原料,还可采用荧光检查。在紫外灯下,没有经过处理的翡翠显示淡蓝色或者浅紫色,而染色的翡翠通常显深蓝色,经过处理的翡翠则呈现亮黄色或者橙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染色剂都呈深色,这一点与C货仿冒品不同。单靠荧光反应并不能完全准确判断出是否注浆。
三、特殊检验方法 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样品对这些辐射线的吸收程度来进行检测。 经化学处理并填充的玉石往往对中红外光的吸收较强,而天然翡翠吸收比较低。因此可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红光的穿透性差,所以检测时需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到样品上。
除了以上三种常规测试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即激光拉曼成像,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到颜色分布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是注色翡翠,但是成本较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各种检验方法只能判断所检样品是否为注浆产品,但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不能确定具体注浆的时间以及所使用的染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