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雕刻好吗?
首先,我们从定义上理解“雕”与“琢”的概念。在商业上,业内普遍认为,所有经过设计的、有图案的玉件都算是“雕”过的。而“琢”一般指的是“磨去表面的皮壳”,也就是抛光的过程,没有图案的、光面的都是“琢”出来的。 所以这样看来,是不是只要设计加工了就是“雕”了呢?其实不然,我们仔细观察身边常见的玉件,你会发现很多表面是“琢”过的——比如把玩件、挂件等,这些作品大多是没有经过雕刻加工的,但是因为尺寸较小(一般直径不超过8mm),又需要用手握持,所以就采用了“琢”的工艺,进行打磨和抛光。 而同样作为装饰品的手镯,因为体积较大,不适合用“琢”的方式加工,那就只能用“雕”的办法了。
什么是“雕”呢? 所谓“雕”就是用刀具在原料上进行刻划,做出具有一定比例线条的图形来,所以用刀来雕刻的玉石,一般来说都会留下一定的刀工痕迹(线痕)。 我们知道,自然界原本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形态,有棱角分明、有曲线柔和,也有阴阳调和的。然而不管是哪种自然形,想要得到艺术上的表现,必须通过设计师的构思,再通过雕琢,将设计师的思路表现出来。
“雕”其实也有很多的技法,常用的方法有水注刀法、冲刀法、劈刀法、尖刀法等等。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来的线条特征是有差异的,如水注刀法做出来的线条会圆滑一些;冲刀法的线条就会相对粗犷一点;而劈刀法就能更好地展现棱角分明的效果…… 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法外,“雕”还需要仔细地把握材料的特性,因为不同的材料其韧性和硬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拿同样的方法去对待所有的原材料。例如我们的翡翠原料一般硬度都比较高,可以适当地增加刀的深度,这样做出来的线条才能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如果碰到质地细腻、水分充足的手镯芯料,我们还能做出更薄、更大的效果。但如果碰到老坑种带绿色的玻璃地镯心,因为结构致密坚实,我们就要特别小心,尽量不破坏绿色部分,以免给成品带来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