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什么名称?
1,老坑、新坑 老坑、新坑是历史上对翡翠矿区开采时间的划分,如今已不常提及了。在古代,人们发现翡翠矿,然后开采出来,做成首饰或者把玩件。在开采的过程中,因为地质结构变化等原因,有些玉石会埋在土里,过不了多久就风化解体了,这样的玉料做出的成品颜色和品质都欠佳,称之为“死玉”;而有些玉器则会留在表面,经过漫长的岁月被空气中的水分滋润,愈显通透光亮,这就是“活玉”,也即上好的翡翠。 不过,现在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可以让一些品质欠缺的翡翠重新获得生机——通过注胶、染色等手段让“死玉”变成“活玉”,从而大大提高翡翠的产量。虽然这些手段有增亮、添色等作用,但同时也改变了翡翠的天然特征。对于以天然为美的玉石来说,这种改变是否值得一直备受争议……
2,山料、山流水 这是按产地划分的名称,主要指产于云南的翡翠。其中又分为:A货(天然翡翠)、B货(人工处理翡翠)、C货(人工染色翡翠)、D货(仿冒翡翠)等。 A货:天然翡翠,其颜色以及外观都是自然产生,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翡翠大部分为此类。 B货:人工处理的翡翠。一般将质量不好的翡翠取出杂质、填充空隙后,再进行浸泡、加色的处理方法。使原本质量差的翡翠达到可以用的水平,并稍加润色。 C货:人工染色翡翠。此类翡翠是将白色或浅色翡翠注入晶体结构中,使其颜色更加丰富。
3,豆种、糯种 用行业术语表示,主要指翡翠的结构,也就是翡翠结晶的颗粒大小。 粒度概念的区分不是以形状来区分的,而是以颗粒之间的距离来区分的,也就是说,同一粒度内晶体形状可能是不规则的。比如同属豆种的翡翠,有的像豆子,有的则像珠子。而尺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是根据经验来看,尺寸越大的,密度越高,质地越好。 豆种是大众消费级别的翡翠品种之一,价格也相对便宜,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
4,玻璃种、冰种 这里指的是翡翠结构的透明度,一般来说,结构的透明度越高,价值也就越高。玻璃种和冰种总是搭配出现的,常被一起用来形容高档翡翠。能达此标准的,颜色必然是非常鲜艳且均匀的。质地细腻,内部裂纹较少。用紫外线照射时,不会观察到明显的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