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适宜何时带?
在说这个戴的时间问题,就得说说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玉石和翡翠不同的态度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有“以玉比德”的说法的。比如《礼记》中就提出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佩玉”“君有命,王左杖,白圭之镇”等观点。 到了现代,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以玉比德”却依然是深入人心,人们爱玉、戴玉、收藏玉,除了美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玉带给人的那种精神上的享受——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其他首饰都无法替代的。而这种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强烈,所以一般老年人很少去买玉首饰。
不过,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玉不仅是吉祥之物,而且是长生不老的象征。最有名的莫过于“和氏璧”的故事,传秦始皇为了求得一块“和氏壁”将自己心爱的女人赵姬献给楚国王后,可惜最终“和氏璧”被秦王带到咸阳后不见了踪影。还有杨二郎担山赶太阳,追到的第一件宝物也是“和氏璧”。 这些传说当然都是夸张的,但也反映出玉对于国人的重要性。而这样的观念会使得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佩戴玉器的习惯。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看待珠宝和玉石的态度则完全不同。对西方人来说,珍贵的宝石多是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而不是和精神层面有关联。所以在他们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宝石都具有“和氏璧”一样的文化意义,也没有必要赋予它们如此之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美国,很多年轻的小女生也会购买昂贵的钻石饰品,但她们并不清楚钻石其实是很贵的宝石,只是觉得它很漂亮而已)。
对于玉石和翡翠,他们的态度就是:你喜欢你就买,我不喜欢我就不买,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东西方人们对珍贵宝石的看法确实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性也直接导致了不同人群购买玉石和翡翠时目的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