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四年是19多少年?
1935年3月,学校改组,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隶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张治中为教育长,赵守钰代分校主任,原第一分校学生队部分学生并入第二分校,分校迁江西永丰。1936年8月,分校主任刘绍武,共招收6期,毕业4期。“七·七”事变后停办。
1933年5月,李济深、张治中通电全国,主张各派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并通电上海各界,要求蒋介石“回师郑州,指挥对日作战,反对对共产党战争”。5月26日,李济深、张治中、黄绍竑在北京警察总监冯玉祥的主持下,联合举行政潮,要求改组南京政府,设立抗日救国军政委员会,并通电全国,遭到拒绝。5月30日,李济深等又发起成立救国阵线,呼吁全国各党各派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形成“统一政府,联合各国,抗日救国”的潮流。 8月,宋庆龄、何香凝等在上海发表了《对中国国民政府的三点要求》,提出:“立即停止内战,以一切力量集中生产,增加国防财力;立即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真正统一治权;立即保证人民自由,成立联合政府。”同时发表《抗敌御侮救亡纲领》,号召全国性团结,“以急骤行之手段,实现救国建国之政策”——即打倒内战,组织国民军团,实行军制改革,武装人民,完成统一中国之决心;实行宪政,成立各级国民代表大会执行代表制,确立三权分立之宪法;实施现代化经济政策,集中财力、物力,建立国家经济计划,统筹日用必需品之生产,并禁止投机操纵;提倡学术研究,发展教育;实行民主政治,尊重人民自由权利,保证言论、集会、结社、信仰自由;推行地方自治,完成建国方案;在国际上提高中国之声望及在国际联盟及其各国之地位。”这份文件,代表了美国支援的中国国民党的进步力量的主张。
1933年9月21日,由上海各界人民代表团组成的“上海各界救国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大会发表了《上海救国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蛮横无理”,宣告了“一致团结拥护和平,要求停止内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治主张。10月25日,在陈嘉庚等人的倡导下,“民族主义动员事业行动委员会”在北平成立,提倡“精神总动员”,贯彻“三大政策”,建设“革命战线”。此后,又召开了“民族主义运动大会”以及“市民大会”,进行了广泛的民众动员。
1934年5月31日,日本中国国民协会发表宣言,要求停止内争,立即召开国民会议,实现真正之统一,以抵抗日本胁迫。6月15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对国内各党派劝告书》,要“各党各派协力共创国防” 。9月30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全国救联合”)在上海成立,成立大会号召“团结全国的力量,救济国家的危难”,宣告该会“以救援现实之国家,防止现实之亡国祸患为唯一之方针”。11月5日,《淞沪陆海军自卫队募捐募集宣言》发表,呼吁“全国陆海军官兵努力一致,团结御侮”,“实行官兵一致,以存国魂”。
1935年10月24日,上海各界10万人在虹口公园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大会发出五条抗日救国宣言,要求国民政府抵抗法西斯,“在亡国大危机日益逼近之际,迫切要求国民政府迅速实行下列各项:一、集中全中国抗战力量,联合世界上尊重正义国家,一致抗日;二、将抗战建设中心放在西北,以推动全国动员;三、成立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救亡御敌,消灭“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说;四、停止内战,给全国一致抗日救国政策,给全国官兵停止剿共的命令;五、解除对人民一切压迫和束缚,给人民救国自由,给人民爱国救国武器——武器武装工农,农村义勇军,城市义勇舰队,工厂义勇兵团,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六、立即督促实施下列救亡计划:一、全国各党各派各方联合,成立救亡政府;二、实现农村救济,都市以工代赈,保障人民权利的“计划救济”;三、实施兵工计划,造就200个机械化师;四、建立广泛的进步势力社会社会运动,实行社会革命,实现彻底民主和普遍平等;五、实现全国经济建设,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为抗战建国之准备。”这次大会,是1931年“九·一八”以后上海各界最大的一次联合抗日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