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辩翡翠好坏?
其实,要区分一块翡翠的好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影响一块翡翠的品质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种水和颜色。 种水很好理解,即指翡翠的透明度,以及内部结构的水晶含量(也称“晶粒”)。一般来说,透明度高、水晶颗粒细腻均匀的翡翠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不过,在判断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于强调“通透” 而忽略了质地。因为对于天然形成的玉石来说,是不可能像玻璃一样通透的;如果刻意追求“通透”而忽视了本身的质地,那就本末倒置了。
2.不要忽略“种老”的重要性 “种老”是评价翡翠一个重要标准,特别是对于手镯而言,尽量选择“种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佩戴的时间长短,毕竟“种老”意味着结构紧密,不易磨损;相反,“种新”就意味着不耐磨,时间一久就会出现划痕。当然,对于饰品而言,“种老”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很结实,毕竟再坚硬的玉石也有一定的韧性。
3.不能一味追求透明度 而忘了整体美感。有些朋友在购买翡翠时会专门挑选晶体透明的,这样的选择并没有错,但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透明度,而忘了整体的观感及搭配。毕竟,一块材质极好的透冻底料如果雕工不好,或者配错了首饰,也是会“毁了一切”。 所以,在选择时必须要有分寸,做到大方向正确即可。
至于颜色的区分就相对容易一些,只要记住一点:越纯正的颜色越好,而不符合天然的色彩往往经过人工染色处理。比如,购买时注意别买到了漂蓝染色的翡翠,否则损失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