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各场口的区别?
这个问题我终于可以甩干货了! 先摆结论,再分部分叙述,结论先行: ① 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 ② 莫论场口,专注颜色、种水; ③ 莫道品种,专注雕工;
④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正文分割线————————— 市面上对于翡翠的分类有很多种,根据产地分有老坑种、新坑种; 根据颜色分布状态区分有满色、晴底等; 根据组成矿物不同分为干青种、湿青种等等,而最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的划分方式根据出产地点来定义。 这种划分方式的优点在于易于理解,无论是否从事翡翠行业的人都能直观明白地给出答案。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给初次接触翡翠的人们带来思维定式,限制其想象力,以为只有按这种方式划分的翡翠才属于真真正正的“A货”,其他皆不入流。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的特定场合会使用到特定品种或者特定颜色的翡翠(比如特殊用途的珠宝首饰或者医疗用玉器)之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必要严格区分翡翠的场口。因为不管是何场口出产的玉料都会有上佳表现的例子,同样,只要是合理加工,再普通的玉料也会有令人惊喜的地方。 所以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并不建议使用场口这个概念去选购翡翠。
当然,作为职业赌石者,我们肯定希望每一块石头都能做出好的作品,这样才能够赚钱,但客观上来说,任何一场交易总有赌输的时候,这也是业界认可并允许存在的风险。只不过我们在选料时会更注重一些技巧和经验,尽可能降低风险而已。
在挑选原料时我会注意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看颜色。颜色是判断一块翡翠是否值得购买的第一要素。 二看种水。种水是影响价格第二重要的因素。 三看瑕疵。主要指有色根、裂隙及其他白色、灰黑色团块等。 四量尺寸。考虑将来制作成什么款式,需要留多大的厚度,把料子切割成什么样,都是有必要提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