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翡翠的等级?
首先,我们买翡翠的时候,往往最先接触的就是种水,也就是眼睛能看到的透明度和光泽。 常见的翡翠有玻璃种、冰种、糯种等等,从字面上也能看出区别,那就是越像玻璃的就越贵了!(这里只讨论颜色,不考虑其他因素) 但是,这种种水的区分对于行外的人来讲是很容易看走眼的,而且也没有个统一标准,我这么说可能不太贴切。 那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找一些参照物来对比,而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找一块相同尺寸,但不同种水的玉石来对比。比如: 同样体积的冰种和糯种对比起来,一眼就能看出冰种的透明度更高,更像个“玉”。
如果找不到类似的对照物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其他方法来推测。例如:在自然光下,用刀刻划(注意不要刀刻得太深以免伤到自己),如果能明显看出来刀痕,则说明种水不够好;反之,如果没有明显的刀痕,说明种水不错。当然,这样的测试方法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但也比目测靠谱多了。 除了种水之外,我们判断翡翠好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颜色了。 常见颜色有:淡绿色、绿、深绿、蓝绿色等,其中以正绿色的翡翠价值最高,也就是颜色纯正浓郁,分布均匀。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翡翠的颜色有很多是有规律的,例如:有“色根”的存在。所谓色根,就是指色彩浓淡变化的源地,它就像彩色电视的信号源一样,有了色根,颜色才不会变得混浊、僵硬、无灵气。 在自然界中,有色根的现象很普遍,如植物生长有纹理、泥土中有铁元素的色素沉淀,都有类似色根的表现。
而由于染色剂进入翡翠内部的过程是不完全的,所以在某些角度还是能观察到颜色的聚集,即色根,这也是辨别是否人为染色的依据之一。 除了色根之外,还有色调的变化也对判断颜色有帮助,例如:冷调与暖调的差别。
在评价一个绿色宝石时,我们总喜欢说:“浓阳正翠”,这里的“阴”和“阳”指的其实就是色调的不同,即:绿色是暖色调(阳)还是冷色调(阴)。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不同颜色的翡翠可能属于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红色翡翠属于刚玉类,白色、青色和底色绿的翡翠都属于辉石类。虽然它们都是玉,但却由不同的矿物组成,这也导致了不同颜色的翡翠其硬度会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一般在6~7左右。 而在种水相同的情况下,颜色越浓重,则其价格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