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玉怎样区别?
说到“玉石”,我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古代人们眼中的“美石”。这些“美石”,有的温润晶莹,如和田玉;有的坚硬通透,如岫岩玉、独山玉等等... 而当我们说起“翡翠”的时候,脑海里自然也会出现类似“美石”的形象,它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颜色,可能清新淡雅(如白冰翡)、也可能浓艳奢华(如红翡绿翠) 单从“形象”上来判断两者,其实是不难分的。 但是,如果拿一个带色的翡翠和一个无色的玉石来问“哪个是翡翠哪个是玉器”,恐怕就没有人能分得清了。 因为——它们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
什么是“玉”呢? 在中国古代,对“玉”的定义有着严格的限定——只有“美石”才可作为“玉”。 《礼记·曲礼上》有云:“凡器用之品,十有六……玉不琢,不成器。” 这里的“玉”字,就是作“宝石”解的。 所以周作人先生曾经说:“玉是中国特有的形容词,意思是美的石头。” 后来这个定义被沿用下来,并写进了语文教材中: “玉,一种美丽的石头……” 严格来说,只有符合这个定义的石头才能被称为玉。而符合这一定义的石头,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宝玉石”。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质地细嫩,色彩斑斓,光泽莹润,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除了“宝玉石”外的大多数岩石都不是玉,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名称,如花岗岩叫做“花岗(石)”、玄武岩叫“玄武(岩)”、大理岩叫“大理(岩)”等等... 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除了“宝玉石”之外的大多数岩石都不是玉。而现代所认为的玉,在古代其实都是属于“美石”范围的。
所以,当有人问起“这个是不是玉呀”时,你可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哦~他问的可能是“这个是不是宝玉石啊”! 如果对方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可要警惕了,也许他是在骗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