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禄的景泰蓝有收藏价值吗?
我国的珐琅器历来以胎料精、制作工艺繁复、造型典雅、纹饰优美、色彩绚丽为贵,其中又以景泰蓝最具特色。它是在铜质的胎型上,经造形、掐丝、填色、烧焊、点蓝、镀金、磨光等七道工序而制成。其中,特别是点蓝工艺,是景泰蓝的最主要内容、核心,也最见工艺水准。
点蓝,就是把铜胎上了漆的景泰蓝器皿放在特地烧制的蓝色釉盘上,用特制的喷枪把树脂调的蓝料均匀地喷在景泰蓝上,然后,再用烧制的木炭粉末按照一定的图案线条结构进行清理,使蓝色渗透各部分,变成既隐又露、浅深不一的蓝色花纹。这样,既消除了景泰蓝表面的火气,又使色泽更加明亮、沉郁、典雅,达到了既美观又保护景泰蓝不受损坏的效果。
铜胎珐琅器的最高装饰艺术水平就是景泰蓝。景泰蓝在明代永乐、宣德二朝现已发现的有记载的宫廷陈设品中有十多件(套)。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素蓝,即画好的花釉上直接涂上一层玻璃釉,烘烧而成。另一种是填彩,在镀金铜胎上先把花掐成轮廓,再用铜丝拴住铝丝,把洞填满,然后画出花形,点上花釉,烘烧而成。铜胎珐琅器的器形以碗盘类最常见,其次是瓶饰类,也有铜胎掐丝填珐琅花卉文具和铜胎珐琅球等。铜胎掐丝填珐琅器在清代初年仍然制作,但不如明代广泛,工艺水平亦不及明代。清康熙时,铜胎珐琅器制造厂开始停制,乾隆时虽有恢复,但未产珐琅彩瓷器,所以掐丝珐琅器便一直靠宫内陈设或随国礼赠送而传世。
20世纪60年代,张同禄大师的师傅孙荣寿先生向张同禄大师传授景泰蓝手工拉砂技法。从此,张同禄大师的手工拉砂景泰蓝技艺炉火纯青,深得景泰蓝工艺真谛。1972年张同禄大师为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设计制作大型组画《中国古代帝王像》。1977年又为中国驻巴西使馆设计制作《龙凤呈祥景泰蓝大瓶》。1979年张同禄大师接受中国工艺博物院的委托,设计制作大型景泰蓝工艺品《万里长城》。1980年,由周恩来亲自签署订购合同,张同禄大师受命设计制作国礼《和平尊》,1981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纪念馆举行捐赠仪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家属接受张同禄大师设计制作的国礼《和平尊》礼物。
张同禄的景泰蓝作品多次为中国政府作为礼品馈赠给各国首脑。1982年马来西亚首相拉扎克一行访问北京,张同禄大师应中国纺织部指定,接受制作礼品《双喜珐琅鼎》的任务,该器由马来西亚著名设计师杨凯凯设计,张同禄大师制作。1986年意大利总统佩尔诺在北京访问,张同禄大师应文化部副部长冯远之委托,制作礼品《万寿鼎》。1994年韩国总统金泳三访华,张同禄应全国政协办公厅主任的王镛之委托,制作礼品《金狮胆》。1995年3月张同禄大师受文化部之托,为全国人大重点课题“中国古代珐琅器研究”创作珐琅器物,其作品深得国家有关专家及文物部门好评。2005年北京市劳动职业技能大赛,张同禄作为评委亲自点评和选拔首届“北京珐琅器制作技能冠军”。
张同禄的景泰蓝作品在继承我国景泰蓝传统技艺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他掌握了独特的掐丝技巧,使珐琅丝纤细匀薄,不露缝隙;点蓝技法丰富多变,且施色准确,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他还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如用仿玉钢刀代笔,在珐琅上划出曲折有致的花纹,既显雕琢之趣又似绘画效果,为景泰蓝绘画开一新境。1989年起,张同禄受文化部委托,历经7年殚精竭虑的研制,于1996年成功开发研制成的景泰蓝立体大抱月瓶,突破了景泰蓝传统平面装饰的局限性,为景泰蓝艺术增添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