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不是玉吗?

诸葛朴茂诸葛朴茂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翡”字,在古汉语中,是指一种红色的玉。而“翠”字,则是在明清时期,才开始指代我们现在所说的“翡翠”。 因此从词汇历史演变的轨迹来看,“翡”和“翠”本来就不是一个概念。而“翡翠”更非二者中任何一者的简称(尽管现在不少人这么称呼),而是两个概念的并集。 所以,严格来说,我们现在的文字表述应该为“红翡绿翠”而不是“红翡翠”或“绿翠”。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红翡、黄翡及紫罗兰翡翠”,其实也符合现代中文对这三大色系的分类标准。 当然,对于外行人来讲,这样详细的分辨似乎有些过于烦琐。于是,古人就采用了更为简单的方法——将红色系玉器单独拿出来,用“翡”字指称;绿色系玉器单独拎出来,用“翠”字指称。二者的交集部分,就是今天的“翡翠”——一种由硬玉岩蚀变形成的颜色多样性的矿物集合体。

不过,虽然“翡”“翠”分得清,但“翡”和“翠”放在一起可就不一定代表“翡翠”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古人眼中的“翠”并非我们今天所谓的“翡翠”。 比如明代高承《遵生八笺》中,对“翠”的解释是——“碧玉,新疆玉也。有红、黑、白三色。红者为翡,黑者曰墨翠。”这里的“翠”显然不包含今天所谓的“翡翠”。

又如近代著名书画家张大千著述的《山水画全集》中,对“翠”的解释与高承的描述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张大千补充了一点儿,那就是将“红翡”中的“翡”解释为“赤色宝石”。 也就是说,至少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人们口中的“翠”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玉石,这种红色的玉石包括“红翡”和“鸡血石”。

付婧格付婧格优质答主

中国是玉石大国,有着8000年的玉文化,翡翠传入中国也已经200多年了,作为玉石家族中的一员,翡翠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玉文化中关于玉的品德、美学特征,翡翠都很好的体现出来,这使得我们在谈论玉时,常常把翡翠包括进去。但是严格地说,翡翠还不是玉。

玉在我国有很广的地域性。新疆玉、辽宁玉、台湾玉、陕西玉、河南玉等等,都有玉产出。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玉产出,俄罗斯玉、加拿大碧玉、韩国玉、日本玉以及南美、北欧一些国家均有产出,特别是大洋洲的一些国家有玉产出。但其主要材质成分是透闪石、阳起石,在我国统称硬玉。翡翠属于钠质辉石,产于缅甸,材质性能完全不同于硬玉,它属于一种玉石新材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硬玉才是玉,翡翠还不是玉,可以称为美石或者玉石。玉与翡翠有共同的特点:1.在人们生活和心理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吉祥宝物,在品德、审美上都是至高无上的。2.材质都细腻温润,具有工艺美感。3.在价值评判上,都可以以公斤计价。

翡翠与玉相比有其独特的材质因素以及审美、文化、价值因素,它正在形成一种与玉并行的“翠文化”。这种“翠文化”是属于现代文明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