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是高糯?
“糯”是指翡翠的透明度,将透明的玻璃、水晶等材质放进烤箱内加热至融,冷却后就变成了类似糯米状的晶体,因此称之为“糯米种”或“糯种”;反之,不透明的玉石原料就称为“干青种”。 在市场上,大多数的翡翠都带有不同程度的透明度,即“水头”,行家们常通过“看水”“听水”“水分”来形容和分辨。 例如,一块玉料,在强光下照射,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线能穿透到底,这样的翡翠,透明度较好,称为“高透明”或“透明”;如果光线不能穿透到底,只见模糊的一片,这种翡翠,其透明度就不太好,称为“低透明”或者“不透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透明”“不透明”描述的是视物的清晰度,但人们在日常的选购中,常常将其用来形容天然翡翠的“水头”好坏,如称一块玉雕件为“水头足”,赞一件手镯为“水头非常好”,贬一处瑕疵为“水头差”等,这里的“水头”其实就是指的“透明”程度。
当然,翡翠的透明度是相对的,与质地紧密的玉石相比,多数的翡翠都有一定程度的“水头”,而一些特殊的情况也会出现特别的透明度。比如有一些翡翠在抛光后呈现出半透明的状态,这种特殊的品质,行家们称其为“冰种”或是“冰味”,而具有高透明度和光泽,行家一般称其为“玻璃种”。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冰种”和“玻璃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种”,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于“水头”的一种形象说法而已,并不能作为翡翠的“种”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