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水翡翠是什么?
“晴水”是行内对一种翡翠颜色的称呼,主要特征是色亮,像水一样通透(不是全透),有质感且不闷。其实,它是一个描述颜色概念的词儿,与“春水”、“秋云”等差不多。 不过,“晴水”这个名称可没那么文雅,它是从台湾传过来的,原意指的是泡过水的眼镜片——在台湾,很多人都是有戴眼镜的习惯的,而由于地理条件所限,那里产的玉石普遍透明度较差,人们就想出了用“浸水”的方法来处理原料,使玻璃光泽更明亮。当然,这种处理方式是有一定风险的,弄不好就会染上一串颜色。最后,经过浸水后取出晾干,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头变成了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颜色玉石。
这方法虽然能带来颜色上的变化,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行内有句谚语叫作“十蓝九木”——意思是说,如果一块料子本来带有蓝色,那么在浸水的过程中,染上的颜色十有八九会是绿色。 所谓的“晴水”其实就是“水头足”的意思——“水”在这里是指玉石的透明度,“水头”则用来形容它透明的程度。所以,“晴水”其实就是指透明度很高的翡翠。 但是,行内有“干青”、“湿青”、“油青”的说法,它们分别对应着种质粗、细、差的翡翠。那么,“晴水”也就同时对应着种质细腻、透明度高,色泽明亮清亮的优质翡翠。